前兩天終於把妘妘的小學入學搞定,實在是鬆了一大口氣。新加坡的入學制度實在是挺複雜的,就讓我娓娓道來,幫助一下後來要來的人好了。
話說妘媽和妘妘來新加坡後,妘媽就深深的為女兒的未來學校申請而焦慮不已。妘妘在台灣已經唸完小學一年級,所以我們的第一個想法是要去插班小一。新加坡的學制是不一樣的,一月份才是新學年的開始,所以妘妘七月來時,人家都已經讀了半年多了,且剩三四個月(十一月份)就要放假了,學校根本也不太想收插班生,所以問了住家這區的每個小學都說沒有名額(不過也有人說這是標準制式回答)。後來我聽說要寫信去MOE(教育部)說,你的事情才會有一個”Reference Number”,政府才會把這件事當作一個”Case”去處理。於是我就寫信去 MOE,也的確拿到了 Reference Number,不過教育部的回答只是說就叫我們去排明年一月的小一註冊(當初重讀小一也是我們的選項之ㄧ,因為怕妘妘跟不上這裡的英文程度),根本跟我們原來的打算一樣,所以其實沒有太大的幫助。
插個話,外國人要插班,是要經過考試的(QT or AEIS,聽說蠻難的),因為他們怕小朋友的程度會跟不上。唯一的例外是申請小一,但是這裡又有一些限制,只有父母親中有人是持有EP工作准証的(意思是小朋友是持有DP的)可以不經過考試就申請就讀小一;如果父母持有的是SP或是WP准証的則還是得經過考試通過才能申請入學。所以幸運地妘妘可以不經過考試就申請小一。
明年的小一申請是從今年七月底開始的,是分不同的階段去申請的(得自己去申請想去的學校,不像台灣時間到了某個學校的入學通知就主動會寄給你),當然Singaporean與PR的孩子是有優先申請權的。申請的階段如下:
- Phase 1,也就是小朋友有兄弟姐妹正就讀該學校的是最優先的。
- Phase 2A1,是給父母親是該校校友且加入校友會一年以上的或是家長會委員的孩子申請。
- Phase 2A2,是給父母或小孩的兄弟姐妹曾經讀過該校的或是家長是學校員工的小朋友申請。
- Phase 2B,是給父母親曾經加入學校志工達一年以上,且工作時數要達到40小時以上的。有聽說很多新加坡父母為了讓小孩進名校真的都會申請當志工的,甚至有人做兩三年以上的志工哩。不過超熱門的名校其實志工早就爆滿了,你想做還沒有機會呢!另外還有家長是學校相關之教會成員或是活耀的社團領袖的也可以在這個階段申請。
- Phase 2C,前面的階段都不符合的或是都沒成功申請到的。
- Phase 2C supplementary,前面的階段都不符合的或是都沒成功申請到的。
- Phase 3,前面的階段都沒成功申請到的,或是外國人。
所以妘妘當然只能在最後的 Phase 3 才能去報名了。但事實上到這個階段,很大一部分的學校都已經額滿了,所以其實很難申請到你計畫中的學校的。我本來是希望妘妘可以在樓下的小學就讀就好了,走路才三分鐘吧,超近的,不過也是沒法申請到。而且當你看到在這些階段進行時教育部網站的更新資料中學校名額一直減少,真的會非常焦慮呢!
所幸這個區域還有兩間學校有空缺,所以在Phase 3 開始登記那天,我們就急急忙忙的去其中一間報到了。這個學校的空缺還有四十幾個,報到時我們還深怕有太多外國人去報到最後還得要抽籤(抽不到隔天還得要去別的學校搶名額~~這時就是先到先贏了)。所幸最後這個學校沒有超額,妘妘也就順利的取得就學的資格了。
坦白講新加坡的學校入學過程對家長實在算是蠻煎熬的,突然覺得台灣的小學入學就單純多了。我想主要還是因為新加坡有超強的名校觀念吧,台灣除了台北市的少數小學外似乎比較不會有這樣的情況。相對起來,我們就真的是有學校就好的心態,應該是比較健康吧!
總之~~~妘妘終於可以去上小學囉~~~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