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6日 星期四

上班日記

今天整個部們只有我一個人在上班,其他人都放年假去了~~沒辦法,菜鳥沒有假,又不想請無薪假,只好乖乖來上班囉。唉~~~話說也上班了三個多禮拜了,今天閒著也是閒著,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上我上班的心得吧。

來到這裡,就像剛到任何國家一樣,生活上真的很多需要適應的,例如多變的天氣,相反方向的駕駛座與道路 (這時就會覺得新加坡這三年真的是個很好的過渡期等等。上班更不用說,要適應的東西可多了。

首先,當然就是難懂的澳洲腔英文了。一直覺得奇怪的是,當時在用電話面試時,怎麼一點都沒有感受到澳洲腔英文很難懂(不過我也不知道跟我面試的是不是澳洲人);反倒是來這裡之後,跟同事面對面時才發現真的很難,跟一般認知說講電話比較難完全相反。跟同事聊天真的快瘋了,還好講到專業的東西溝通不太有問題,所以應該還是存活的了吧 (流汗)。我也不會形容澳洲腔的英文,就有一點糊糊的感覺,字跟字都黏在一起,真的要用力聽。好玩的是,電視跟廣播的腔反倒沒那麼重哩。倒是非澳洲本地人的同事,例如有個美國人跟南斯拉夫人講的還比較容易懂耶。後來同事安慰我說他們彼此講話時有用很多俚語,也有很多當地人才懂的內容,我才來而已,久了就會懂了~~~只能希望真的是這樣吧。

第二個要適應的是---好多人啊~~~~名字跟人都配不起來。我在記人的能力上本來就很差了,現在要記的又是英文名字配上洋人長相,難度超高的。然後他們的習慣都是走路碰上了就會彼此叫名字然後寒暄兩句,真的是要了我的命。同一個辦公室的人都知道我的名字,我卻有一大半都記不得,真的超尷尬的。而且還不能只記名字耶,我的部門裡就有三個叫Steve 的,所以還得連姓一起記,有的還不知道怎麼發音,真的要昏倒了。

當然工作的文化也很不一樣。來之前很多人都說澳洲的步調很慢,坦白講這點我還看不出來,但是工作時間真的是無與倫比的彈性。從第一天到現在,我還是說不出到底幾點上班幾點下班,因為根本不會有人管你。甚至連中午吃飯時間有多長好像都沒有制式的規定,坦白講好多同事我從來沒看過他們吃中飯,而員工休息區則從十一點到下午三點都有人在吃飯。其實說穿了,他們的工作文化就是自我管理,對我們這種來自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的地方的人來說,真的是非常的不一樣。

從報到到現在,公司除了安排一些基本的Training以了解公司內部的組織,規則,資源,權益,管理軟體系統(只告訴你哪一天哪時去找誰上課,不會有人帶你這個新人去),直屬老闆開過幾次會告知角色定位與他們的期待外,就沒有人特別理我甚麼,就只是說幾月幾號有客戶要來看,幾月幾號我得去哪出差, 完全沒有其他甚麼指示。還好我第三天就發現甚麼不懂得都要靠嘴巴問,因為對他們而言,有問題就問根本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永遠不會有人主動告訴你該怎麼做。這真的跟我們的工作文化裡,老闆永遠會給你很多指示,隨時會盯你的進度很不一樣。我想真的必須去適應這種沒有壓力下,還能夠好好利用時間的能力,不要再像以前一樣瞎忙。


總之,這只是幾個禮拜來初步的心得分享。不過也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們公司是這樣,反正有興趣的人參考看看吧。

附上幾張家裡附近常看到的鳥的照片,很想敗台好相機來照~~~今早還有鸚鵡飛來哩,只可惜照不到。





2013年12月5日 星期四

也算現代孟母三遷

聽著屋外狂風暴雨,不知怎麼的就是睡不著。腦袋一直運轉著,回想這幾年在國外的一切。也算是自己回答自己的疑問,就來說說為什麼要到澳洲來的理由吧。不過以下的文字都沒有任何批判與比較的意圖,純粹是我的個人價值觀的分享,請不要高舉民族大義來批評我,我承受不起。

大家應該都在機場看過一種景象吧: 洋小孩在地上爬行玩耍,父母在一旁聊天都不管,也無所謂。試問發生在你我身上我們會怎麼做?我想是馬上制止,不管是基於衛生或是禮貌因素。我常想,這就是東西方教育非常不一樣所造成的差異了吧!

三年多前,決定到新加坡的理由主要是我自己的工作因素,想讓孩子接受新加坡的雙語教育的動力雖然有,但比例並不是那麼高。新加坡的教育素質是很高的,但是高度的壓力也是有名的,恐怕比我們小時候所受的教育還要可怕。各位如果有機會看看新加坡小學的教課書,應該會驚訝於它的難度吧!

我永遠記得我中學時學校老師要求我們背下來的東西:哪裡哪裡產銅;這個文章的作者是哪裡人;光緒十年發生了什麼事...。我常常想我的腦袋裡就是因為有太多這些知識,所以就像是爆滿的硬碟一樣再也擠不進更重要的東西了(其實是老化造成的,我是在牽拖J)。我並不是說這些知識不重要或不好,多點常識總是好的,只是應該沒有必要這樣鄭重其事的記下來,而是知道需要時怎麼找到這些知識比較重要吧。因此,我並不喜歡這樣的教育模式(抱歉有點跳Tone,新加坡的教育不總是這樣背東西的)

我個人比較不喜歡新加坡教育的部分是太過於Stressful,太強調競爭以及太過於模組化(不是那麼尊重個人的差異)。事實上,Vivian 當時adapted 得很好,成績也不錯,可是我們還是很擔心:今天她可以不代表未來一直可以,如果有天她讀得不好,環境會不會逼使他放棄自己?另一個問題是,認識Vivian的人應該都知道她是個極活潑外向的孩子,我們也擔心這種個性在這樣的教育體系下恐怕不會受到鼓勵,反而是會被打壓的(其實我們多少有觀察到這樣的現象)。這也讓我們在今年二月左右開始思考另一個可能性:到澳洲讀書。

新加坡有很多人到澳洲讀書,所以這方面的資訊非常充分,因此Vivian也很順利的申請到墨爾本的學校。在六月份的墨爾本之旅(順便也來看看學校的環境)後,就決定讓他來當地的小學念了。我們選了一間非常不特別的,很一般的當地小學讓他就讀,原因就在於如果我們又去挑什麼明星學校,不就違背當初要來的目的了嗎?
Vivian又回到了他應該唸的三年級(在新加坡他是降級一年的,因為英文對她還是難了點,我們不希望她壓力太大),果然證明人家說新加坡的小學程度大概比澳洲快兩年(說實話,我覺得So What)。目前她已經唸了大約兩個學期了,我想我們應該沒有選錯,因為我覺得她真的是在快樂的學習。


澳洲的小學八點四十五分才到校,只上到下午三點十五分,真是超人性的(想起我們當年的早自習,天還沒亮就要到校了,還先給你考個試呢!)。上的課也很多采多姿,其實就是在玩中學習(Again, so what?)。看到她們上課學做 Pizza;種花草;養動物(學校的吉祥物是兩隻大蜥蜴);做美勞(我覺得很好的事是他們剛剛做的一個主題是用紙箱做一個世界上的著名地標,然後告訴同學;這是和另一個同學一組,從主題到做法都一起討論合作。我想我們小時候都很缺乏跟同學合作的訓練吧!) 編故事 (英文課的活動,用英文寫一篇故事!);一年還有去一次露營呢!我想很多人應該覺得會不會太輕鬆了吧?我自己是不擔心啦。總比逼得她很早就討厭學習要好吧!至少Vivian現在很喜歡閱讀,老往圖書館去,這點就很不錯了!


有很多父母努力培養孩子,希望他們未來會是所謂人生勝利組,我想我們並不是這樣的父母吧。Vivian從小就去上過各種各樣的課,但我們並不是刻意要讓他學,也從來不逼他。我們的目的在讓她做各式各樣的嘗試,然後讓她可以從中間發現她的興趣。例如Vivian一直對跳舞有很大的興趣,我們就會讓她順其自然的發展。至於她的未來要做什麼,是醫生,舞蹈老師或是寵物店店員(以上都是她曾經提過的志願), 就讓她自己決定吧!


所以這次到澳洲來工作,其實Vivian的教育才是最大的推手,我只是配合而已。也算是另一種孟母三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