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台灣新聞中熱烈討論的打房議題,我也就我在新加坡所見所聞發表點意見吧。
在先前的文章中,其實我已經多少介紹過新加坡的房屋與其政策了。原則上他們的政府是希望『居者有其屋』的,所以在房屋政策上的確下了很大的工夫。就跟大家分享一些我所知道的吧:
1. 新加坡的國宅,就是『組屋』,是他們的建屋發展局(HDB) 所規劃建造的,為大多數民眾提供廉價的房屋。只要是年滿21歲,月收入不到新幣八千塊的(約台幣18萬,嗯…我們看來已經是很高的收入吧)夫妻,就可以購買HDB。而未婚的人則要年滿35歲,才可以買一間屬於自己的組屋(怎麼不會有歧視單身的爭議?)。
2. 組屋只有具有新加坡國籍或居留權的人可以買,且只有新加坡國籍的人可以買全新的組屋。組屋在購買的五年內是不可以轉賣的,要賣只能以原價賣給政府。要買中古組屋時,除了當地的參考價位外(好像是政府訂的),屋主要多賺的錢,買方得用『現金』付款。舉例來講,如果該房產價值500萬,屋主要賣六百萬,那麼買方除了20%頭期款的錢外,還要付現金100萬才能買,無形中增加了投機客買房的成本。
3. 1個家庭夫妻倆人同時只能擁有1套組屋。有些新加坡人是跟父母住,然後他們的組屋則租給人家來增加收入(這裡的租金報酬率真的是天殺的高),這種情況如果在買屋的五年內(這點我不是太確定),則不可以租整個單位給人家,只能租出其中的幾個房間,就算屋主不住那裡,也要把一間房間鎖住不能租出。
4. 私宅(Condo)則規定較寬鬆,並沒有限制買的人的身分,但價格則是組屋的兩倍以上。私宅的買賣也並非毫無限制的,如果你買的一年內就要再出售,你必須繳交極高的印花稅,絕對幾乎吃掉你所有的利潤。第二年稅率降一點,第三年再降一點(詳細稅率同事跟我講過,不過我忘了),賣房子才會有比較高的利潤。總之,就是不讓你短近短出就是了。
5. 去年新規定禁止已有房貸在身的人針對第二棟房貸款,以及禁止三年內買第二棟房屋。
6. 有趣的是,組屋的居住品質雖然不如 Condo,但同樣的配置下(如三個臥房的單位)房間面積較大(而且聽說大不少)。或許也讓大家更願意住在組屋。
加諸了這麼多的限制,對於房地產的漲幅有沒有抑制效果呢?讓我告訴各位,新加坡在2008~2009年金融危機時是十幾年來房地產最低的時候,結果一但度過了這個危機,光2010年,新加坡的房地產就漲了38%!!主因就在於全球投資客的湧入。
這麼多的限制之下房產還是漲這樣的多,您認為台灣靠一個區區的奢侈稅打房會成功嗎?再加上台灣的建商與政客間複雜共生的利益關係,我想…我是不看好會有很大的效果啦!要讓房屋的價格掉下來,而不是用低房貸利率去引誘更多的年輕人上建商的賊船,這才是政府真的應該做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