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5日 星期五

由新加坡的房屋政策看台灣的打房

看著台灣新聞中熱烈討論的打房議題,我也就我在新加坡所見所聞發表點意見吧。

在先前的文章中,其實我已經多少介紹過新加坡的房屋與其政策了。原則上他們的政府是希望『居者有其屋』的,所以在房屋政策上的確下了很大的工夫。就跟大家分享一些我所知道的吧:

1.      新加坡的國宅,就是『組屋』,是他們的建屋發展局(HDB) 所規劃建造的,為大多數民眾提供廉價的房屋。只要是年滿21歲,月收入不到新幣八千塊的(約台幣18萬,嗯我們看來已經是很高的收入吧)夫妻,就可以購買HDB。而未婚的人則要年滿35歲,才可以買一間屬於自己的組屋(怎麼不會有歧視單身的爭議?)。

2.      組屋只有具有新加坡國籍或居留權的人可以買,且只有新加坡國籍的人可以買全新的組屋。組屋在購買的五年內是不可以轉賣的,要賣只能以原價賣給政府。要買中古組屋時,除了當地的參考價位外(好像是政府訂的),屋主要多賺的錢,買方得用『現金』付款。舉例來講,如果該房產價值500萬,屋主要賣六百萬,那麼買方除了20%頭期款的錢外,還要付現金100萬才能買,無形中增加了投機客買房的成本。

3.      1個家庭夫妻倆人同時擁有1套組屋。有些新加坡人是跟父母住,然後他們的組屋則租給人家來增加收入(這裡的租金報酬率真的是天殺的高),這種情況如果在買屋的五年內(這點我不是太確定),則不可以租整個單位給人家,只能租出其中的幾個房間,就算屋主不住那裡,也要把一間房間鎖住不能租出。

4.      私宅(Condo)則規定較寬鬆,並沒有限制買的人的身分,但價格則是組屋的兩倍以上。私宅的買賣也並非毫無限制的,如果你買的一年內就要再出售,你必須繳交極高的印花稅,絕對幾乎吃掉你所有的利潤。第二年稅率降一點,第三年再降一點(詳細稅率同事跟我講過,不過我忘了),賣房子才會有比較高的利潤。總之,就是不讓你短近短出就是了。

5.      去年新規定禁止已有房貸在身的人針對第二棟房貸款,以及禁止三年內買第二棟房屋。

6.      有趣的是,組屋的居住品質雖然不如 Condo,但同樣的配置下(如三個臥房的單位)房間面積較大(而且聽說大不少)。或許也讓大家更願意住在組屋。

加諸了這麼多的限制,對於房地產的漲幅有沒有抑制效果呢?讓我告訴各位,新加坡在2008~2009年金融危機時是十幾年來房地產最低的時候,結果一但度過了這個危機,光2010年,新加坡的房地產就漲了38%!!主因就在於全球投資客的湧入。

這麼多的限制之下房產還是漲這樣的多,您認為台灣靠一個區區的奢侈稅打房會成功嗎?再加上台灣的建商與政客間複雜共生的利益關係,我想我是不看好會有很大的效果啦!要讓房屋的價格掉下來,而不是用低房貸利率去引誘更多的年輕人上建商的賊船,這才是政府真的應該做的啊!!!

幾種新加坡的道地菜

昨天跟同事到樟宜機場附近去吃了一直想吃的新加坡螃蟹,真是滿足。不過從西邊跑到東邊只為吃ㄧ餐,也算是挺有心的啦,誰教有名的海鮮聽說都是在東海岸呢。再來跟大家分享一些當地的美食吧。

一、 辣椒螃蟹(Chili Crab):新加坡名菜之ㄧ,通常用的是一個半巴掌大的螃蟹煮的,都是活的螃蟹呢,很新鮮喔。一般應該就是把螃蟹跟辣椒醬汁混在一起煮的,不過也有跟咖哩與黑胡椒等另外兩種煮法。螃蟹好吃不說,用炸饅頭或銀絲卷沾那個醬汁才是我最愛的部份。不過不算便宜的一道菜,大盤一點台幣一千塊錢大概跑不掉。

二、 海南雞飯(Chicken Rice):之前的文章介紹過了,只是這次換了一個新的照片,是有名的『文東記海南雞飯 (Boon Tong Kee)』,真的比一般的雞飯好吃。我發現雞飯在現場吃不但比較好吃,連份量也會比包回家多哩。我覺得以台灣人來講,雞飯可能還是我們最能接受的口味。

三、 囉惹(Rojak):馬來話,是一種冷菜。是由黃瓜、芒果、鳳梨、豆芽菜、蘿蔔等下去切成丁,加上油條,最後在淋上一種甜甜辣辣的醬汁,還有花生粉,攪拌再一起,是一種當地的沙拉一樣的東西。照片上賣相是很醜啦,因為是買回家裝在自己的碗裡 (不過東南亞的東西真的常常都長的黑黑的,上次吃炒蘿蔔糕也是)。吃起來可就比照片好的多囉,是一種在台灣絕對吃不到的味道,其實很好吃的。

四、 肉乾(Bak Kwa,有趣的發音):新加坡的肉乾是有名的,大家耳熟能詳的美珍香就是當地的名店。那天經過肉乾店,因為都是現烤的,現場香味四溢,忍不住就給他買下去了,共買了五百克,大概四百多台幣吧,還蠻大一包的。大家一般買的肉乾都是冷冷硬硬的吧,這裡的肉乾剛買的時候都還是熱熱軟軟的,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真的很好吃喔,不過─真的很油。吃的時候油還會沿著你的手往下流哩,我看一次還是別吃太多好了,還好可以放很久。

以後有體驗新的食物,再跟大家報告囉~~~

2011年3月8日 星期二

Presentation 初體驗

看著自己下的標題,自己都覺得挺好笑的。這幾年工作下來對客戶的 Presentation 應該也有上百場次了吧,儼然成為我工作中相當主要的部份。不過,今天還真的是我的Presentation 初體驗-正式用英文講的。

嚴格講起來,這也不是第一次用英文講的 Presentation,但絕對是屈指可數的。記得有幾次在客戶端也是有從頭到尾用英文講,因為在座有些外國的學生,不過這些場合都比較是Customer Training,是對已經『買的』客戶講。而這次對的則是真的還沒有買的客戶,來去之間是上千萬台幣的差異,總是比較有壓力的。很不巧的講的主題又是個我不算很熟的產品,去之前還在跟 Sales 確認產品的軟體有哪些呢!一年沒有 Update 新產品知識的問題,終於開始產生困擾了。

到了現場,意外的不覺得非常緊張,幾年的經驗還是有點幫助的吧。不過,好玩的是現場所有人都懂華語,唯一不懂的是我們的 Sales!客戶說可以用華語講時,還真是有點小小心動,但轉念一想,在別人的地盤還是得尊重人家主要的語言,且遲早也是要面對這樣的情況,所以就還是硬著頭皮選擇用英文講囉。只是苦了客戶被我當作 guinea pig 了。

還沒開始就有狀況。說好十點鐘開始,部分客戶卻因可能實驗做到一半之類的停不下來,把整個 Schedule 往後延了,幾乎直到十點四十分才開始。這下好了,Slides 準備的就有點過多了,如果是用中文講,對於講的速度掌控,我是絕對有把握的,換成英文-Who Knows?

開始講後,整體還算 Smooth 啦,想講的大體都提了,然後時間的掌控還算不差,中間斷掉的時間比我想預想的要少得多。幾年下來跟老外亂屁的經驗,還是算有點功力啦。不過,很顯然還是沒有辦法做到在過程中跟客戶有互動,所以有點沉悶-突然想起剛做這一行的情況。問題在哪呢?

最後一段由於我對新的軟體不是很熟悉,我請同事上來講這部份。當他一開始時,我馬上就意會到我所缺乏的是什麼了-他們在說時對於 Slides 的內容能有很多『形容性』的字句,且對同樣要表達的意思,可以前後用不一樣的句子去說,所以不會讓你感到一直在重複(想像聽人家念經總是令人昏昏欲睡的)。而我呢,只想用最快速的方式 Deliver 我要給的東西給聽眾,並沒有用不同的方式讓他們去了解-原因就在會的口語單字與詞彙不夠多。這一點,我們的 Sales 在最後作 Q & A 時回答客戶時解釋的方式,也讓我聽的非常心曠神怡。其實這些我都了解,只是在英文不夠流利之下,實在很難做到如中文般的行雲流水啊。

總之,初體驗就這麼過了,應該算差強人意吧。知道自己還有太多的不足總是好的。

如果要我自評分數的話-大概只有40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