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9日 星期六

我的新加坡台勞經驗

話說再過兩個月到新加坡也有兩年了,真是令人驚訝的快。趁著最近正夯的"台勞"話題,我也來分享我的經驗吧。以下只是我的觀察與經驗,不一定具有代表性也不見得完全正確,大家可不要太過認真而要找我打筆戰啊~~~

我想,就從大伙最關心的薪水談起吧。我想在最近台灣新聞媒體的大肆報導下,想必大家多少都對新加坡的薪資水平有點概念了。是的,一般而言新加坡的大學畢業生的起薪可能在SGD 2000-2500 (我聽說的),也就是大約五,六萬台幣一個月。台灣的媒體藉此申論台灣的勞工薪水低到不可接受,好好酸了企業主與政府一翻。也有人藉此推論我的薪水應該有在台灣的兩倍以上。告訴大家,卡早睏卡友眠(這是台語,看不懂的朋友別介意)!!!這些錯誤而偏差的概念,就是台灣媒體的水準所帶給大家的。

就從大學生的薪水說起。新加坡目前大概有 550 萬人,總共只有三間較具規模的大學: 新加坡大學(NUS),南洋理工大學(NTU)與新加坡管理大學(SMU)。所以相對起來,新加坡產出的大學畢業生是相當少的,所以囉,供需理論已經決定他們的薪水一定相對好。反觀台灣,我都不知道有多少大學了?! 試想如果我們的大學比例跟新加坡一樣,也就是只有十二間大學,那我就不信我們的大學生企業主只願意用 22K 僱用,而且國家投資在每個適合讀大學的年輕人上的資源將比現在多的多,更能培養出具競爭力的新一代。台灣的就業環境根本無法胃納這樣多的高階人力,況且其中大多還是水準不足夠的。這樣的苦果其實是大家(家長,政府官員,專家學者)一起種出來的,結果卻是造就了許多沒有戰鬥力與發展機會的年輕人。

但是起薪高於台灣的背後,媒體沒有告訴大家的是生活費的差異。最顯著的例子就是房屋租金。在新加坡,這幾年政府組屋的租金漲的相當離譜, 以一個 30 坪左右的公寓來講, 現在的租金大約要新台幣五萬到七萬,所以很多人都無法租一整間,而是與其他人分租。所以你還認為這裡薪水高嗎?另外像吃飯錢,一般來講比台灣大約貴三成 (我喜歡用罐裝可樂指數,新加坡一罐大約台幣三十六元),吃一餐自助餐大約都要台幣一百多塊起跳 (不過回想起來,以前在內湖吃飯也沒有便宜多少...); 我們家三口上個館子沒有台幣一千五百塊大概下不來。再加上超貴的醫療費與水電費(我自己大約得花在台灣的一倍錢),對外國人並不便宜的教育費等等,在在都讓你的荷包消瘦不少。所以你還認為在國外有那麼好賺嗎?

不過有件事倒是值得一提,就是房屋的售價。在新加坡,目前以大約三十坪的政府組屋(人家可是沒有公設比,是實坪算的) 來說平均價格可能在五十萬新幣左右,也就是大約一千兩百萬台幣,其實跟這幾年台北的房價也差不到哪裡。可是以新加坡年輕人平均近兩倍的薪水而言,其負擔等同於買一間七百萬台幣的房子而已,更何況新加坡人可以買一手政府組屋,價格可以再便宜個十萬新幣。所以問題出現了,台北的房子是在貴什麼(新加坡房價也在漲,但背後是有大批的外國人進入的需求)? 大家可以想想。這就是台灣政府跟財團聯手搞出來的不公不義。新加坡政府在平抑房價上做的相對多的多還是被罵到臭頭,那台灣呢?

這幾年台灣的經濟真的是每下愈況,我想大家都知道主要的原因就在於台灣的企業並沒有轉型,繼續在賺蠅頭小利的代工工作。當 iPhone 賣一台賺一台時,台灣的代工廠家還在賺那個位數的零頭,而其他國家的代工廠也發展起來時(很不幸地,這有很多都是台商苟延殘喘下的產物),他們有著更低的工資優勢,我們台灣的廠商的利潤也就愈來愈薄了,當然也就不能給予員工更高的薪資。當小員工沒有錢,連生活都有問題就不要說其他的花費了,於是社會上的消費活動更低落,服務業的利潤也就沒有來源了。所以關廠倒閉的很多,失業的員工更多,社會問題也就更多了。這種企業主和勞工雙輸的局面,真的值得我們好好想想如何撥亂反正的,尤其是政府官員,真的到了屏棄傳統思維,需要大破大立的作為的時候了。少點口號,多做實事,台灣才有未來。

我想到國外來討生活的人一開始總要一段適應期的,更何況,任何國家對外國人總是或多或少有點歧視的,新加坡已經算是相對很容易銜接的了。如果國內情況允許,又有多少人願意離鄉背景,和家人分開?

只希望台灣職場的氛圍能夠及早脫離泥淖,洗掉現在充斥的悲觀絕望氣氛。

我對"台勞"海外打工新聞的看法

懶惰了將近一年沒寫新文章,最近這個所謂"台勞"的新聞終於讓我提起久違的"筆",想跟大家分享一些想法。畢竟身為台勞一員的我應該有條件說點話吧!

首先,我想對新聞主角那個打工的大學生致敬,因為他能做別人不能,不敢,不願做的事,正正當當腳踏實地地賺錢沒什麼不對的,所以真的沒有必要覺得自己被別人檢視有什麼不妥,應該感到驕傲才是。那些造假或是新聞操作,相對而言都是枝微末節而已。許多批評者真的應該想想,換做你,你能嗎?你敢嗎?

反之,清大的反應倒是很令人莞爾一笑,何必急著撇清關係?這個年輕人哪裡不入你們的法眼了?還要要求道歉,未免太沒格局了吧。

政府官員的反應,可就讓人笑不太出來了。教育部,外交部急著說這些打工者是為了擴展視野,不是也不應該只為了賺錢而已云云,迴避了這篇新聞最早想反映的台灣產業與勞工困境,以及政府應該有的積極作為。畢竟台灣的勞工薪資在這十幾年下來幾乎沒有成長,頗有日本"失落世代"的味道。然而生活必須費用的膨脹在這段期間可是沒有停下來等的,可想而知,大家的錢一定就愈來愈薄了。大家看看自己的四周的年輕世代,我想大概沒有幾個人的起薪有我們當年的水準吧!!政府高官們,你們真的要了解,即使全台灣的人都認為"眾人皆差我獨好",你們也是最後可以講這句話的人。何況,台灣現在恐怕是"眾人皆好我獨差"的狀態吧。不要再講亞洲四小龍了,真的,人家已經不把我們放在眼裡了。大家真的要誠實的面對問題啊,尤其是政府官員們。

媒體的反應也令人搖頭。台灣的媒體之缺乏世界觀,我是真的到國外才深深的體會到。打開電視新聞,整節可以沒有一條國際新聞,這對台灣這樣一個高度依靠外貿的國家來說是不可思議且不可原諒的。像這次的新聞,媒體多把焦點放在國外的薪資比台灣高多少,或者辛苦培養的大學生竟去做"這樣的"工作等等(這樣的工作又怎麼了?)。這些報刊雜誌只是著重在報導現象,甚至試圖把背後複雜的原因簡單地歸咎於某個理由,有多少更深層的問題在其中,卻幾乎沒有媒體去深入討論。如果辦一份報紙只是為了獲利(或者唯恐天下不亂?!), 而沒有想要盡一點社會責任的話,這些人還是去賣水果或仙貝好了。

嚇~一篇小小的新聞竟讓我胡扯亂扯這麼多,結果我真正想跟大家分享的卻一句都還沒寫到。好吧~~讓我換一下心情,下篇在跟大家分享我在新加坡的經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