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9日 星期六

我的新加坡台勞經驗

話說再過兩個月到新加坡也有兩年了,真是令人驚訝的快。趁著最近正夯的"台勞"話題,我也來分享我的經驗吧。以下只是我的觀察與經驗,不一定具有代表性也不見得完全正確,大家可不要太過認真而要找我打筆戰啊~~~

我想,就從大伙最關心的薪水談起吧。我想在最近台灣新聞媒體的大肆報導下,想必大家多少都對新加坡的薪資水平有點概念了。是的,一般而言新加坡的大學畢業生的起薪可能在SGD 2000-2500 (我聽說的),也就是大約五,六萬台幣一個月。台灣的媒體藉此申論台灣的勞工薪水低到不可接受,好好酸了企業主與政府一翻。也有人藉此推論我的薪水應該有在台灣的兩倍以上。告訴大家,卡早睏卡友眠(這是台語,看不懂的朋友別介意)!!!這些錯誤而偏差的概念,就是台灣媒體的水準所帶給大家的。

就從大學生的薪水說起。新加坡目前大概有 550 萬人,總共只有三間較具規模的大學: 新加坡大學(NUS),南洋理工大學(NTU)與新加坡管理大學(SMU)。所以相對起來,新加坡產出的大學畢業生是相當少的,所以囉,供需理論已經決定他們的薪水一定相對好。反觀台灣,我都不知道有多少大學了?! 試想如果我們的大學比例跟新加坡一樣,也就是只有十二間大學,那我就不信我們的大學生企業主只願意用 22K 僱用,而且國家投資在每個適合讀大學的年輕人上的資源將比現在多的多,更能培養出具競爭力的新一代。台灣的就業環境根本無法胃納這樣多的高階人力,況且其中大多還是水準不足夠的。這樣的苦果其實是大家(家長,政府官員,專家學者)一起種出來的,結果卻是造就了許多沒有戰鬥力與發展機會的年輕人。

但是起薪高於台灣的背後,媒體沒有告訴大家的是生活費的差異。最顯著的例子就是房屋租金。在新加坡,這幾年政府組屋的租金漲的相當離譜, 以一個 30 坪左右的公寓來講, 現在的租金大約要新台幣五萬到七萬,所以很多人都無法租一整間,而是與其他人分租。所以你還認為這裡薪水高嗎?另外像吃飯錢,一般來講比台灣大約貴三成 (我喜歡用罐裝可樂指數,新加坡一罐大約台幣三十六元),吃一餐自助餐大約都要台幣一百多塊起跳 (不過回想起來,以前在內湖吃飯也沒有便宜多少...); 我們家三口上個館子沒有台幣一千五百塊大概下不來。再加上超貴的醫療費與水電費(我自己大約得花在台灣的一倍錢),對外國人並不便宜的教育費等等,在在都讓你的荷包消瘦不少。所以你還認為在國外有那麼好賺嗎?

不過有件事倒是值得一提,就是房屋的售價。在新加坡,目前以大約三十坪的政府組屋(人家可是沒有公設比,是實坪算的) 來說平均價格可能在五十萬新幣左右,也就是大約一千兩百萬台幣,其實跟這幾年台北的房價也差不到哪裡。可是以新加坡年輕人平均近兩倍的薪水而言,其負擔等同於買一間七百萬台幣的房子而已,更何況新加坡人可以買一手政府組屋,價格可以再便宜個十萬新幣。所以問題出現了,台北的房子是在貴什麼(新加坡房價也在漲,但背後是有大批的外國人進入的需求)? 大家可以想想。這就是台灣政府跟財團聯手搞出來的不公不義。新加坡政府在平抑房價上做的相對多的多還是被罵到臭頭,那台灣呢?

這幾年台灣的經濟真的是每下愈況,我想大家都知道主要的原因就在於台灣的企業並沒有轉型,繼續在賺蠅頭小利的代工工作。當 iPhone 賣一台賺一台時,台灣的代工廠家還在賺那個位數的零頭,而其他國家的代工廠也發展起來時(很不幸地,這有很多都是台商苟延殘喘下的產物),他們有著更低的工資優勢,我們台灣的廠商的利潤也就愈來愈薄了,當然也就不能給予員工更高的薪資。當小員工沒有錢,連生活都有問題就不要說其他的花費了,於是社會上的消費活動更低落,服務業的利潤也就沒有來源了。所以關廠倒閉的很多,失業的員工更多,社會問題也就更多了。這種企業主和勞工雙輸的局面,真的值得我們好好想想如何撥亂反正的,尤其是政府官員,真的到了屏棄傳統思維,需要大破大立的作為的時候了。少點口號,多做實事,台灣才有未來。

我想到國外來討生活的人一開始總要一段適應期的,更何況,任何國家對外國人總是或多或少有點歧視的,新加坡已經算是相對很容易銜接的了。如果國內情況允許,又有多少人願意離鄉背景,和家人分開?

只希望台灣職場的氛圍能夠及早脫離泥淖,洗掉現在充斥的悲觀絕望氣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